一、內臟脂肪高,與脂肪肝和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有關聯

(1)過量飲食及運動不足:
攝取超過代謝且沒有搭配足夠的運動去消耗,這些多餘的熱量則會作為能量補給儲放在體內,日積月累下造成皮下及內臟脂肪增厚。

(2)腹部脂肪囤積:
攝取過多的熱量會經過身體代謝成脂肪儲存,依常見的位置分兩大類「西洋梨的身材」或「蘋果型的身材」
(3)脂肪肝與高血脂症
- 部分熱量會經代謝轉成肝臟儲存,未被充分利用而轉至形成脂肪肝,可能會增加後續轉化成肝炎,再到肝硬化,嚴重甚至可能轉變成肝癌。
- 定期回診檢查血脂指數如三酸甘油脂(TG)、低密度膽固醇(LDL)及高密度膽固醇(HDL),綜合結果分析血脂問題,及早治療控制,減少血管硬化風險。
(4)發炎因子、腎臟血流增加
未被身體利用的脂肪酸會游離在血液中循環至各個部位,可能引起粥狀血管硬化,啟動身體防禦能力,產生更多的發炎因子,加重疾病的進展。
肥胖會影響腎臟血管的灌流量,進而改變腎臟血流,導致腎臟長期處於異常高過濾狀態,增加腎臟負荷。

二、除了進行詳細檢查,該怎麼盡早發現
(1)體重:紀錄觀察體重變化,維持理想的體重,可從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,體重(公斤)/身高²(公尺²)需介於18.5<BMI≦24,(65歲以上可視情況放寬<27)。

(2)腰圍:拿出測量衣服、身形用的軟皮尺,於腰圍上(肋骨與髖骨兩者之間)並於空腹時測量,男性以不超過90公分,女性以不超過80公分為標準。
(3)體脂肪:現行的體脂機可以檢測到更深入的指數,如內臟脂肪,雖然脂肪肝需利用醫療儀器分析才可檢驗的出,但在家裡我們可以先觀察皮下內臟脂肪來及時警惕避免。
三、該怎麼避免

(1) 慎選食物來源
以天然食材為主,烹調選擇清淡,避免使用加工食品及醃漬產品等空熱量食物(意指無法提供必要營養素且造成身體不必要的多餘熱量)。
(2) 地中海飲食
掌握植物蛋白優勢(如豆製品),提供高纖及低飽和脂肪酸,其他白肉取代飽和脂肪較高的紅肉(如:雞肉、雞蛋、海鮮取代豬肉、牛肉、羊肉),避免內臟、肥肉。
(3) 減少精緻糖類
適當的糖類可於運動後補充快速進入肌肉作為肝醣使用(但建議使用如水果或含糖豆漿),身體於休息狀態時醣類容易進入肝臟合成脂肪,過量容易增加脂肪肝的風險。
(4) 避免過多油脂攝取
脂肪占比約每天熱量攝取的30-35%,飽和脂肪應降低到10%以內,2/3以上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,烹調時使用植物油(如:橄欖油/芥花油)取代動物油(如:鵝油/豬油)。
(5) 保持良好運動習慣
維持良好生活作息,使身體機能規律運作,視個別狀態調整適合的運動強度(如:從每週3次每次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開始,避免2天以上不運動),室內室外皆可,避免久坐久臥,提升基礎代謝。